查看原文
其他

金鱼是怎么死的?

2017-09-10 张辉 辉哥奇谭

(题图:俄罗斯电影《大象》片尾,漫天大雪,一段来自寂天菩萨关于「人生快乐的秘密」的箴言刚刚消失。)

小时候养金鱼,总养不好,后来发现关键问题是「喂得太多」,很多鱼不是饿死的,而是撑死的。如果你是喂鱼者,请注意控制喂食的数量;如果你是金鱼,请注意正确的估计自己的肚量,限制饮食,千万别撑死。

这是我对最近工作状态的一种反思。在公司里,大家一般看到「好活」都会情不自禁的「伸手」。因为年底述职评绩效需要业绩,升职晋升需要业绩,加薪需要业绩,让大家形成一种错觉,即如果我拿的东西越多,干的活越多,越有可能得到嘉奖,越有可能得到晋升。

一般情况下,尤其是低阶的工作,以上道理是正确的,因为数量决定一切。但是在高阶的阶段,却不一样。我们从几个纬度去分析这个问题:

从领导选拔人的角度

越是高阶的领导,在看高阶的岗位时,总会去选一个特点突出的人,而不是面面俱到,面面不强的人。因为高阶需要的是真正有突破能力的人,这种人很少,更不能责全求备。比如篮球,乔丹决定了芝加哥公牛队的水平,论篮板球,乔丹比过不罗德曼,论远射,乔丹比不过科尔(现金州勇士队主教练)。但公牛王朝的建队基础却是围绕乔丹,是乔丹决定了罗德曼和科尔的意义,而不是反过来。对于公牛队的老板而言,首先要找的就是乔丹这样的领军人物,而不是在一堆庸才里苦苦寻找和培养。所以,高阶的岗位,并非以干活的多少而论,而是以能力是否到一定水准而论。这是实打实的能力,而不是单靠「抢」和「抓」能搞定的。如果总以干活多少为目标,自己的眼界和水准提不上去,永远是个辛苦的命。

从职业生涯角度

站在职业生涯的角度,你要的是不断的往上走,首先是眼界的提高,然后是能力的提高,最后才是职位和待遇的提高。职业生涯的最突出表现就是「简历」,简历浓缩到最短就是你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。比如我最近看到一个牛人Sebastian Thrun,他的名字后面只有三个名词:「斯坦福,Google 无人车之父,Udacity 创始人」。越牛的人,后面的描述词越短,再比如 Python 编程语言的发明者Guido van Rossum,有一个段子说他如何去 Google 求职,他告诉面试官「I write python」,面试官开始以为他用 Python 编程,后来才知道他是 Python 的作者。类似的例子还是 Linux 操作系统的作者 Linus,这些人名字背后只要加一个限定语就足够了。与此相反,有一些不牛的人,很难有这样简洁有力的限定语和描述词,名字后面会跟很多 Title,但是单独哪个 Title,都不够有分量。你在职业生涯中,对你最有影响力的不是很多事情,而是很少的事情,抓住那些事情,哪怕只是一件事情。这件事情可以让你扬名立万,甚至名垂青史。手伸那么长,除了辛苦,没有别的作用,因此产生的工资和奖金上的 Delta,可以忽略不计。

从投入产出比角度 

你同时有五个目标,意味着你没有真正的目标。任何人,任何组织,任何公司的资源都是有限的。所以,我们每个人都要力求做减法,而不是加法。只有聚焦,才能产生突破,只有突破,才能让你提高,无论是能力还是影响力。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公司,那么你的品牌就是你最大的无形资产,你每天的辛勤劳动,你对于时间的尊重,对于规则的遵守,对于使命的承诺,都是为了「个人品牌」。而品牌方面,更是需要聚焦。因为你的时间是有限的,资源是有限的。你的「受众」们,脑子中的带宽和容量也是有限的。不要试图让他们记住更多有关你的「限定词」,最好就一个,一个最好。所以,一定要把目标从5个减到3个,从3个减到1个。越会聚焦,越会工作。

根据上面分析,无论从提拔你的领导角度,从职业生涯的角度,还是从个人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,少比多好,少即是多。

可以让老板在有困难的时候多惦记你,但是切记只给他们脑海中留下「一个」有关你的,非常具体的,非常深刻的印象:这就是你的个人品牌。

我们为品牌而生,「多」是品牌的大忌。



参考文章:大神的特质

前一篇文章:累,还是不累?

原创100天100篇挑战之26/100,一起加油吧!

不愿意在朋友圈谈的事情,来小密圈(现已改名「知识星球」)谈吧。我已开通小密圈,我会在小密圈中记录我的生活和随感,记录我看的书,记录我的读书感想。而小密圈里,也聚集了1000多位对于生活同样敏感,同样积极,同样热情的朋友——我的读者们,过去的六个多月,我们成功在「小密圈」营造了一种不同于「微信朋友圈」的氛围。了解「小密圈」,请回复消息「小密圈」(非评论区)。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